2017 / 5 / 18

這天,不單單只是一場演講。

 

作者:《新思惟論壇: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講者 楊博因 中醫師

 

 

 

 

再次檢視我所走過的路

 

在 2017 一月份的某一天,Messenger 跳出了蔡校長送來的訊息,心想「校長想聊天嗎?剛好有空,那就閒聊一下吧!」仔細看了一下,訊息也太長了吧,原來是演講的邀請訊息,這時的念頭馬上轉成「傳錯人了吧!演講這種事怎麼會找上我這個小咖呢!」

 

後來和校長又討論了幾次,我是不是真的有料可以來分享。相較於其它前輩們的高潮迭起、故事性很強的人生閱歷,我的故事不用說 20 分鐘,可能 2 分鐘就說完了,所以決定往實務的方向,談我所踩過的坑,於是,演講時間和方向就這樣定下來了。

 

 

不只是一場演講

 

這些東西雖然每天都在身邊發生,對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是要整理成一段演說,也是費了不少工夫。整理的過程中,也再次審視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作法,把以前模模糊糊的部分也都一步一步梳理清楚。

 

雖然名為演講的準備,其實卻是開業辛酸史的一個小總結。

 

校長的協助所帶來的助益也是無庸置疑的,大到演講主題方向的確立,小到投影片的修改、細節內容調整、甚至是服裝上的特殊建議,都讓我學到了很多,想來其它講者也是感同身受,鉦閔醫師也說了「感覺是賺到了一場時光屋啊!」

 

 

9 位講者,各自走了不同的路。

 

鉦閔醫師的演講讓我感受到了不同的世界,阿布達比原本在我的腦中實在占比不大。如果那邊缺官員,我有勇氣去嗎?如果去了,有這個敏銳度可以發現這種商機嗎?這都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君豪醫師在職業醫學的部分也是千山我獨行,闖出了一片天。這種專注的能力、忍受孤獨的能力,也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

 

才民醫師身在基層,卻仍進行著醫材研發及頂尖期刊投稿。這些在大醫院才有人力、物力執行的工作,才民醫師卻已經走向全世界了,還順便行銷台灣,真的是非常佩服。

 

啟聖醫師原來是早期將 ESWL 及高壓氧引進台灣的人,可以說是慧眼獨具,能在這麼多的術式及設備中,準確找出民眾需求的東西,簡直跟大海撈針一樣難。而現在,更成為美國高壓氧艙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不插電的呼吸器也是非常令人震撼,同時也體現出了啟聖醫師悲天憫人的情懷。

 

禹喬醫師充滿活力,讓沉寂數年的診所重新發光,再次打入人群,轉型成家庭醫師的概念,這應該就是目前最合適的典範了。

 

子玶醫師以媽媽的角度切入工作,對於同事、員工、患者都是非常舒服的體驗。我試著換位思考,有些盲點似乎也可以迎刃而解。

 

東曜醫師憑著一股傻勁,學到了頂尖的技術,經過了一番波折,目前也已經悠遊於「自由醫療」之中。

 

宏麟醫師算是幾經波折,目前開了自己的診所。這些經歷也讓他更有同理心,對員工是「當 leader,不當 boss」;對病人是從「偶遇服務」進展成「關係服務」。

 

 

找到自己的獨特性

 

正如校長所說,聽完演講總覺得前輩們真的是雄才大略、能夠放眼世界、為我輩所不能。不過可能是時空背景不同,我認為我們這一輩,走的是盡力顧好身邊的人,在各自的方向上積極努力,雖然大家選的路略有不同,但整體而言應該都是正確的。

 

在這個去中心化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小節點,都有各自的獨特性,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想要進軍全世界是越來越難了,但是只要做好自己的那一小塊,總是會把全人類往進步的方向推動那麼一丁點的。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