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5 / 16

籌備過程、世代觀察、性別差異

 

作者:《新思惟論壇: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策展人 蔡依橙 醫師

 

 

 

 

上面這張圖,是我思索多日,累積靈感,最後閉關隱居一整天、紙上塗鴉無數次,所形成的企劃骨幹。根據這個,就能去邀請講者,並打造整個研討會。

 

不過,活動當然不是一張紙那麼簡單,從構思、邀請、籌備,到現場實際運作,都有很多細節,需要一整個工作團隊與講者共同完成。

 

許多朋友很好奇,作為策展人,我現在的想法是什麼,於是整理,以下分享。

 

 

籌備過程

 

我很幸運,過去幾年,累積了不少優質伙伴一起協助。在活動舉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且能自我除錯的團隊。

 

這次的研討會舉辦,看似風平浪靜,事實卻是有驚無險,幾個潛在危機,都有賴積極的負責人們提前發現,不管是臨時補救或找人補位,都做得不錯。也因此,我能夠持續投注幾乎全部的心神,在活動規劃與講者協助上。

 

在協助講者的過程中,我深深感覺到,會成功的人真的都有類似的特質:「所有的」講者都很謙虛、願意聆聽、積極改變!

 

像是葉時孟院長在一個月前就做好初稿,而且完成度很高;君豪的初稿我覺得方向上或可調整,即使必須砍掉重練,他完全沒有被冒犯的感覺,而是開心找到新的方向可以耕耘,帶著熱情,重新製作現在這個版本;忙碌的陳宏麟院長,因為門診、會議與診所活動填滿時間表,到最後幾天才有時間準備,看到檔案後,我在晚上 10 點給予回饋,院長竟然在隔天清晨 1 點就全部改完了,而且我有提到的部分,他全部都從善如流!

 

這些講者都經常上台,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以他們的成績跟業界地位,大可以驕傲、忽視、我行我素,但每一位,都像海綿一樣持續吸收,不管是方向、內容、架構,均照著籌備團隊的經驗與建議調整,希望帶給各位最大的收穫。

 

即使我看過所有講者的簡報,現場聽演講,還是被震撼到。這就完全是十位講者的現場功力了!

 

 

世代觀察

 

在早上四堂演講結束後,我陷入苦思。

 

因為才民院長的 MAFT-GUN 與啟聖院長的高壓氧,都讓我反省,為什麼長輩們這麼威,從台灣出發,把東西做好,賣給全世界。但到了我們這個世代,除了英雄出少年的鉦閔之外,選擇做全世界生意的人少了許多。

 

我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野心太小,不夠積極,在國際學會發展到主持 guideline,先天性的技術被全世界引用超過百次後,就滿足了?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一些更大更遠的專案?這些問題,我一時沒有答案。

 

與幾位伙伴和朋友們討論過後,我目前的想法如下。

 

世界與台灣的關係在轉變,早年的台灣,的確匱乏,加上當時的國際情勢與富裕程度差距,一卡皮箱走全世界做生意的人很多,也很值得敬佩,像是才民院長、啟聖院長,以及我爸爸的創業團隊。

 

但隨著台灣逐漸富裕,許多內需市場的新型態服務,也需要優秀人才去發展與創造,像是中生代的宏麟院長慢性病特色診所、東曜院長的「自由醫療」,以及年輕一代君豪做的臨廠服務、禹喬的社子島醫療、博因提昇效率的新流程、時孟的前鎮腎友服務、子玶院長的親子中醫,以及新思惟國際

 

這次研討會,10 位講者,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世代,我們也能發現,越年輕的醫療創業者,在「分散風險」與「兼顧家庭」這兩個面向上,更為積極,從前輩們氣度恢弘的世界觀,逐漸過渡到直指本心的人生觀。

 

 

性別差異

 

子玶院長的演講,在這次研討會中,是很特殊的存在。主要是因為他整個發展觀,與我自己過去所認識與體悟的不同。

 

首先,他之所以創業,是因為想給自己的孩子更多時間。創業的型態,則是結合一群想看診但也想兼顧家庭的媽媽中醫師們。桃園做起來後,不在桃園繼續拓點,而開到台北來,是因為太多病人專程從台北到桃園來看,為了節省患者全家的交通時間,才開到大安區的。

 

這種順勢、互助、為他人設想的思維,跟傳統 alpha male 式的創業截然不同。也是因此,在私下聊天與現場問答時,我總會覺得「原來,在這個價值體系中會存在的問題,在那個價值體系中,竟然不是問題。」現場朋友們,在聆聽子玶院長回答「為什麼不擔心診所的 VS 學走後自行開業」時,應該都有一樣的感觸。

 

類似的問題是:當市場出現的時候,要不要去吃?

 

傳統的發展觀,會認為你不吃,遲早有人會吃,所以既然能吃,就要快吃!但在子玶院長的模式中,會首先思考的,卻是我們會不會更朝想要的人生去走?團隊伙伴與所將能服務的親子客人們,會因此更方便嗎?

 

我很開心聽到完全不同維度的思考,以及完全不同模式的創業故事,這讓我們在未來發展時,更多了些思考工具。

 

 

最幸運的人

 

整體來說,我認為這 10 場演講,對於我這樣一個創業四年,初步有些經驗的新手,帶來非常巨大的收穫,以實際在社會上走動過的角度回頭看,全部講者都是掏心掏肺的在分享,這些內容,很多是在飯桌上或甚至私底下請教,都不見得會跟人說的,而他們認真的整理,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跟新思惟之友們說。

 

我覺得自己是最幸運的人。可以跟優質的籌備團隊合作;可以邀請優質的講者分享,還能用特權稍微影響一下他們將要講的內容;在現場,甚至還獲得了遠超過自己預期的震撼與反思;活動推出後,獲得各位的肯定,報名前來捧場,最後還願意給我們鼓勵與回饋。

 

我很珍惜這樣的幸運。

 

謝謝大家!(鞠躬)

 

 

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