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5 / 22

連結、學習、交流與啟發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乙七年級 楊奕信 實習中醫師

 

 

 

 

最初,只是好奇。

 

3 月,在實習將要結束前的某天,偶然看見了這堂課。看見講者們的介紹,築夢踏實的人生,跟大多數醫學生涯不一樣的人生,讓我非常好奇。雖然上課的費用比一個月實習的錢還多,但實在是想知道各位前輩的故事,最後就這麼成了。

 

校長的開頭非常激勵人心,如果說改變需要甚麼動機,那校長所提的「意義」與「金錢」絕對是相當足夠的刺激,驅使人做出改變,走沒有人走過的路。

 

 

未來,自己掌握。

 

黃鉦閔醫師,讓我看到一個勇敢走向世界的人。去沒有人想去的中東,學習與當地政府合作,甚至成為一個公務員(年薪 400 萬還免稅,好猛啊!)

 

然而,最讓人敬佩的是,當他發現公務員的身分解決不了勞工問題,他竟然願意放棄公務員身分,去跟美國、澳洲廠商競爭,勇敢跨出舒適圈。緊接著 2 年都賣得不如預期,直到第 3 年國營事業開始採用,才開始出現逆轉。

 

問答時提到停損點的問題,想像學長那些年在資金壓力下努力做決策的樣子,覺得黃鉦閔醫師是真的非常相信他所做的產品是有意義、能獲利的,否則怎能堅持下去呢?

 

許君豪醫師選擇環醫職病的過程,也讓人印象深刻,身為 50920 位專科醫師的其中一名成員,在評估自己在外科久站、內科久坐都不適合後,選擇成為 343 位廠醫中的一位,更勇敢走出大醫院的框架,成立個人品牌,藉著疾病預防、發現未就醫病人,發揮自己醫師的專業。

 

最特別的是,所需的創業成本是所有講者中最少的,不需要大量創業資金,不需要數十年工作經歷,不用找醫師聯合開診,是資源不夠的年輕醫師們可以參考的一個範例。

 

 

專業研發,躍上國際。

 

林才民醫師在因醫學中心的忙碌生活,導致血壓不斷升高,為了健康而自行開診。但林醫師並沒有因此失去對醫學的熱情,為了解決脂肪移植問題,毅然走向器材研發。

 

取得專利、國際演講、論文發表、上教科書,憑著 MAFT-gun 立足台灣,放眼世界,一步步讓自己變得偉大,真的好強!

 

蔡啟聖醫師放棄當院長,創業轉戰高價儀器設備,叩門美國、加拿大,承受風險,面對問題。

 

讓人印象深的是那幾句發自內心流露的「老闆不是東西」、「這輩子做對的唯一一件事是娶了她」。蔡醫師自稱是個頑皮的小孩,受了各種流浪的苦,但依然想讓世界看見自己。這是個創業故事,更是勇敢成就自己的故事。

 

 

看見需求,在地經營。

 

林禹喬醫師與同伴一同開業,願意「不和諧」認真的溝通方向,並看見當地居民的需要,成功讓診所轉型。社子島居民的需要他能一次滿足,自已也有夥伴而不至於過勞,家庭生活也有保障,實現了自己的意義,也有好收入過日常生活。

 

楊博因醫師對管理員工和掌握病人的分享,看似是每個人都會想到的環節,但他很務實的提出「薪水很重要」、「給進度條讓病人安心」、「預約人數 13 人,減少等待時間」,每個問題都有嘗試解決,沒有迷失在茫茫診海中。

 

葉時孟醫師「埃及待不下去所以要過紅海」真是一語道破現況,真誠中肯的開業分享也讓人動容,開業前用 Google 圈定區域,了解法規,剛開業前三年的全年無休看診,經營個人品牌,以網路弱連結加強傳統個人強連結,衛教病人、廣告大眾、員工學習等一舉數得,真的很中肯

 

 

做出特色,強化連結。

 

黃子玶醫師清楚知道自己愛的是孩子,找到中醫小兒的定位,以親切溫暖的步調,堅定的邁步前行,累積達到夢想的能力。用專業、個人品牌及對孩子的愛,帶著一群想看診,也想兼顧家庭的媽媽夥伴中醫師們,互相照顧,一起往想要的人生方向去。黃子玶醫師讓我看見,原來,工作家庭兼顧,真的是可以實現的。

 

張東曜醫師期許自己人生前半場是良禽,後半場是良木,活的自由,做的專業。出國找到自已想學的技術就拚上體力提前學完,回國後在體制外,以自已優質頂尖的能力開工,也許不是非常豪華,但是絕對專業。聽完學長分享,對「自費醫療」的觀念從此洗白為「自由醫療」。

 

陳宏麟醫師的人生百轉千迴,經歷醫療糾紛打擊,衛生所公家單位的消極,依然保持熱情和創造力,做出診所多元化的經營,除了打針吃藥,廚房和健身房成功落實衛教,也加強了與居民的互動,創造在地連結,讓自己的慢性病診所成為一個人與人、人與健康相連的所在。

 

 

實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在聆聽課程的過程中,深深感覺,站在上面分享成功的講者們都有主角威能 良好的特質: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對想做的事堅定不移,願意面對問題尋找解方,願意做出改變去嘗試,願意跌倒多次後繼續站起來。在守護自己堅信事物的同時,努力獲得報酬,兼顧家庭,成就自己,也幫助他人。

 

在吸收了養分後,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特質,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自己的可能。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