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課後心得

2017 / 5 / 19

這些經驗真的是平常聽不到的

 

作者:陳彤

 

 

 

 

這次聽完《新思惟論壇: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我和先生一起討論了好久。

 

 

篩選適合自己的道路

 

我們主要討論的點,是想從各個講者的身上,找尋自己的影子。換句話說,就是希望自己將來可以成為哪一個講者?這個討論除了從性向方面著手,也必須從家庭背景以及任職環境來探討。

 

像黃鉦閔醫師或是許君豪醫師,一個曾是政府官員而另一個是以服務企業為主,和我們的背景相差較遠,所以比較無法將他們的重點套用在我們自己身上。但是他們開闢新領域的精神倒是很值得學習。

 

而林才民醫師與蔡啟聖醫師的特色在於研發適合自己領域的醫療器材,進而去升級與推廣。雖然他們都紛紛提到外銷不易、需迎合法規以及大量成本等困難,但是我認為他們對於提升台灣品牌以及在醫療的貢獻上,是非常值得讚賞的,如果將來在皮膚科的領域也能夠有類似的醫療用品創造,相信他們的經驗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鏡。

 

閱讀更多 »

2017 / 5 / 19

別的地方聽不到的實務分享

 

作者:兒科 楊千慧 醫師

 

 

 

 

基層醫療如何做得更多、更好?

 

到基層診所工作已經五年多,剛結束醫院的訓練,踏入基層後才知道,自己在醫院的經驗,只是整個醫療大海中的一部分,大醫院外的世界,其實非常精彩。各有限制,也各有發揮的空間。

 

有的人說,在診所工作就不要想這麼多,反正民眾都只迷信大醫院,但就我幾年的觀察,發現並非如此,許多深耕基層的前輩,其實跟社區培養了深厚的醫病關係。所以我一直很好奇,自己在基層該如何做得更多、更好?

 

基層醫療的部分,在整個醫學訓練中的比重很輕,許多前輩都是到社區中,嚐盡酸甜苦辣,才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目前醫療界的教育訓練或研討會,很少著墨在「基層醫師如何在現有體制下,提供社區民眾更好的照顧」這個主題,所以非常感謝新思惟舉辦這次的論壇,邀請到各個在基層中「闖出自己一片天、也提供民眾更好服務」的醫師們,分享在這條路上的務實經驗,讓人一次看盡「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

 

本人因事錯過前半場(真可惜),因此就下半場基層醫療診所的部分,分享自己的心得。

 

閱讀更多 »

2017 / 5 / 19

故事,一一化成自己前進的能量。

 

作者:小兒科 張修碩 醫師

 

 

 

 

蔡校長的大型研討會,總是非常吸引人,每個題目都讓我非常好奇,一看就忍不住刷卡報名,儘管今天是母親節,還是要來聆聽每一位講者如何在醫學生涯自我突破,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解決問題的能力

 

身為一個醫師,在執行一些侵入性醫療行為時,有時候會遇到器材用起來卡卡的,怎麼用就是不順手,不過器材就是長這樣,我們多半就是將就著用……。可是,林才民院長不是,林院長看到了問題,不但想辦法解決問題,還製造出世界頂級的醫療器材,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這中間的過程當然是歷經千辛萬苦,不過那股想要解決問題的衝勁,是最令人佩服的。

 

閱讀更多 »

2017 / 5 / 19

不怕犯錯,只怕沒有嘗試去做。

 

作者:馬偕醫院 皮膚科 蔡逸群 醫師

 

 

 

 

今天提早抵達集思會議中心,坐到了位在第一排中間的天位,我拿出準備好的空白 A4 紙,劃上隔線,打算練習最近剛學到的 4W2H 筆記法。

 

 

4W2H 筆記法要怎麼用

 

 

 

 

我在左上角寫上講者的名字及主題,下面分成六格,分別是 Who、When、Where、Why、How、How many,以我很喜歡的黃鉦閔醫師為例:

 

閱讀更多 »

2017 / 5 / 18

給予正確的指引,是身為講者的責任!

 

作者:《新思惟論壇: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講者 林禹喬 醫師

 

 

 

 

接到校長邀請之時,心中相當惶恐:「我這個小小開業醫,到基層也沒幾年,真的有那麼多東西可以講嗎?」

 

 

反覆思索、查證,就怕給錯了方向!

 

所以幾乎是在答應演講邀約的隔天,就開始找資料做準備了。去請教開業更成功的前輩,去找其他聯合診所的例子,上網去查資料,好幾次大幅更動了演講的主軸,其中兩次還把初稿全部砍掉重寫。

 

原因是一直在反躬自省,我們診所,如果有做出一點點成績,原因真的是這個嗎?難道不是因為運氣好、人口流入,或是其他什麼因素嗎?

 

後來決定誠實將我們遇到的困難,並且把這些日子摸爬滾打的一些經驗,甚至還有診所業績,全都分享出來,就讓大家隨意看看,也許不同的人看,也會有不同的收穫。

 

簡報部分大概是校長最燒腦的地方,因為之前我簡報都是做給社區阿公阿嬤看,那個,一般他們是不太挑的……這次則是給求知若渴的新思惟社群,校長給了我幾次建議,還去求教我太太,才終於完成,實在有點不好意思。

 

閱讀更多 »

2017 / 5 / 18

無價學習,從團隊 / 講者 / 自己三大面向說起。

 

作者:《新思惟論壇: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講者 許君豪 醫師

 

 

 

 

十分幸運地,我同時能以講者及聽眾的身份,參與《新思惟論壇: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論壇前後,學習點多到數不清,以下摘要與您分享。

 

 

新思惟團隊

 

原來,一場論壇,那麼早就開始準備。原來,邀請講者時,已經把活動規劃到完成度那麼高,使邀請講者的成功率極大化

 

中午便當美味而不花俏,「沒牛肉、沒海鮮、沒蔥、沒洋蔥」的貼心,不知讓多少與會者心頭一暖。發便當的效率也驚人地快 → 常額滿發便當卻不塞車的團隊,是怎麼練成的?  XD

 

坐在講者席,幸運地近距離觀察到:

 

  1. 講者超時了,主持人、校長、其他團隊成員如何在對講者及聽眾影響最小的考量下,迅速溝通協調。
  2. 早上時段,校長如何一邊看後續講者的投影片,一邊記錄 Q&A 提問點,一邊與主持人互動,一邊上 Facebook 互動。(到底有幾頭幾臂啊 ……)

 

學習新思惟怎麼辦活動,無價。

 

閱讀更多 »

2017 / 5 / 18

這天,不單單只是一場演講。

 

作者:《新思惟論壇: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講者 楊博因 中醫師

 

 

 

 

再次檢視我所走過的路

 

在 2017 一月份的某一天,Messenger 跳出了蔡校長送來的訊息,心想「校長想聊天嗎?剛好有空,那就閒聊一下吧!」仔細看了一下,訊息也太長了吧,原來是演講的邀請訊息,這時的念頭馬上轉成「傳錯人了吧!演講這種事怎麼會找上我這個小咖呢!」

 

後來和校長又討論了幾次,我是不是真的有料可以來分享。相較於其它前輩們的高潮迭起、故事性很強的人生閱歷,我的故事不用說 20 分鐘,可能 2 分鐘就說完了,所以決定往實務的方向,談我所踩過的坑,於是,演講時間和方向就這樣定下來了。

 

 

不只是一場演講

 

這些東西雖然每天都在身邊發生,對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是要整理成一段演說,也是費了不少工夫。整理的過程中,也再次審視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作法,把以前模模糊糊的部分也都一步一步梳理清楚。

 

雖然名為演講的準備,其實卻是開業辛酸史的一個小總結。

 

閱讀更多 »

2017 / 5 / 18

一日講者和聽眾心得

 

作者:《新思惟論壇: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講者 葉時孟 醫師

 

 

 

 

邀約和掙扎

 

106 年初,有幸收到新思惟國際蔡校長的邀請,在 5 月的《新思惟論壇: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作 20 分鐘的演講,分享個人開業的心路歷程和經驗。

 

個人除了之前在醫院晨會教學,沒有大型演講的經驗,更何況,這場的對象很多都是新思惟之友,又是付費型的論壇,心理的壓力不小;但如果出席,對自己簡報和較不好的口條,也是一個逼迫成長的歷練,於是便答應下來。

 

對了,身為講者,當天當然可以免費聽到其他 9 位講者的歷程與故事。

 

 

因為知道自己不足,提早準備。

 

時間將近,在 3 月底參加完「簡報 / 網路時光屋」後,便開始構思所要分享的內容。因為希望能儘快完成大致架構,多一些時間練習,來彌補容易緊張和臨場經驗的不足,避免在正式場合講不出話來的窘境。

 

閱讀更多 »